2024-02-29
中美GDP對比(二)
昨文(28日)《中美GDP對比》談到,網上有個名為「靜思有我」的人提出,美國人均GDP雖是中國人的6倍,但據他觀察,美國在民生的衣、食、住等三方面,都不比中國明顯地好,美國的GDP的蹺妙何在?
「靜思」指美國服務業佔其GDP比重高達八成是其中關鍵,筆者深表贊同。此外,美國民生不比中國好,美國「行」的情況也進一步驗證了「靜思」的看法。
美國的交通基建普遍予人失修、殘破的印象,尤其是全美每天有1.85億車次使用的5萬至6萬座橋。若比較美、中的公路,中國明顯優勝,而美國地鐵,一般被人批評,它連清潔、準時等基本要求都做不到。
「靜思」以紐約地鐵為例,指連印度新德里的地鐵,都比紐約好,遑論日本有近百年歷史的地鐵典範了。他直言,紐約地鐵「簡直是工業文明的恥辱」。要發展經濟,卻沒有投入資源,以提升交通基建,修橋築路,或做維修保養;關乎民生的地鐵又如此落後,美國GDP如何「理想」也沒有甚麼作用。
有錢人買車愛分期?
再看中美民眾買車代步的情況。今時中國是全球汽車最大的市場,2021年全球汽車產銷量約8000萬輛;中國佔約2600萬輛,佔全球汽車銷量約三成。美國佔約1500萬輛;歐盟970萬輛,兩者總和也不及中國(圖一)。美國人買車需要汽車貸款;中國人買20萬元(人民幣.下同)以下,貸款的比例不高。
「靜思」認為,買20萬元以下的車,中國較平;買20萬元以上的貴價車,則美國較平,但據他觀察,即使貴價車較平,美國馬路上貴價車的比例遠不如中國。
事實上,中國豪華車市場規模居全球首位,以寶馬、平治、奧迪為代表的貴價車,在內地的銷量都持續增長,但國產豪華車正擬迎頭趕上。據彭博報道,比亞迪(01211)剛於周日(25日)推出了它最貴的全電動超級跑車(圖二),售價為168萬元,與法拉利及林寶堅尼等耗油量大的跑車競爭。
比亞迪以製造價格親民的電動車聞名,它在2023年第四季度超越了特斯拉(美:TSLA),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銷售商。
在旅遊方面,疫情前,全球遊客主要來自中國。在歐洲國家的許多景點,都會看到中國人的身影(圖三)。在美國城市看到中國遊客的機會,遠高於在中國看到美國遊客的機會。「靜思」還指十多年前,赴美航班的中美乘客各佔一半,但今時八成以上都是中國人,甚至遠在阿拉斯加的營地,疫前九成都是同胞!如果美國人均GDP真的是中國人的6倍,為甚麼他們在買車、旅遊等消費行為上,都不及中國人?
華遊客足跡遍全球
早於讀中學時,筆者看到早期的華人移民在美國經營洗衣舖,根據經濟理論,他們會產生GDP,但家庭主婦為家人洗衣服卻不計入。同樣做相同的工作而不計入GDP,當年筆者已覺得不妥。
有專研東南亞經濟的學者指出,東南亞的棚屋遇上風災、水災被毀,災後只要竹條狀態良好,民眾便可用原竹重建居所。不過,建築工人在美國替人建屋會計入GDP,但東南亞的民眾就地取材起屋卻不計入。
今時中國一些農村,仍會有村民免費或只計材料成本替自家兄弟建屋的情況,這當然也不會計入GDP或對GDP只有較小的貢獻。美國建屋可計入GDP,為甚麼發展中國家,例如東南亞乃至中國,自行建屋卻不被計入GDP?
一家人關門打麻將
早前內地春運也產生很多GDP,但在筆者看來,若不能靠出口賺外匯,便全是「內耗」式的GDP。就像一家人打麻將,又或是賭場內,以籌碼作其他消費一樣,都只是場內財富轉移的零和遊戲,一地的經濟發展難以持續。如果經濟只是吮自己腳趾充飢,以求「自肥」而不向外擴張「走出去」的話,便不會有實際增長。
經濟學用來解釋經濟活動和現象,但對一般人來說,一些較不實在的經濟活動和體驗,可能只像說書人在榕樹頭講故事般虛無縹緲。如要靠這些理論去預測一些像未來主義般(futuristic)的發展,便真是以過去的業績,預測將來的表現。
至於「靜思」怎樣談美國的服務業在其GDP所發揮的作用,明天(1日)再續。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