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8
拆解「搣本派息」的疑惑
上日提到,安聯的收益及增長基金現時的息率大約有9厘(年初時只有7厘,由於價格下跌,現價息率升至9厘),但有人會質疑,該基金主要持有科技股,但很多科技股都不派息,那何來派到9厘息?
上次我也簡單交代過該基金的「派息」來源。我同意,該基金單靠持有的股票和債券,以至可換股債券,所收的利息都不足以支持她派高息。因此,基金經理要透過「低買高賣」去賺取資本上的增值。另外,基金經理可能還要做一些衍生工具的投資,以賺取額外回報。
但市場人士還有另一項質疑,那就是「搣本派息」。即是說,基金經理可能是提取投資者的本金去派息。即是一方面我收了息,但另方面,我的本金也少了。到底情況如何?今次跟大家探討一下。
(iStock)
其實,根據證監會的指引,但凡認可公開發售的基金,都要公布過去12個月的「派息成分」。即從「可分派淨收益」及「資本」中撥付派息的比例,讓投資者知悉基金的派息情況。
接下來,大家要先分辨何謂「可分派淨收益」和「資本」的定義。簡單來說,「可分派淨收益」是指投資收入減去費用和開支。而投資收入則包括股息收入、利息收入、債券票息和已變現的淨增值,即低買高賣之下所賺,而且真正落了袋的錢。
要注意的是,「可分派淨收益」不包括基金的持貨錄得升值,但基金經理未實際出售的持倉。
另一邊廂,如果該基金在相關期內錄得龐大的變現虧損,即使期間有投資收入,在派息成分上也會顯示是從資本中撥付派息。
至於何謂「資本」?要強調的是,在基金公布的「派息成分資料」中所指的「資本」,不是投資者原來的投資,而是未變現的淨增值。另外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任何累計至財政年度結束日時,尚未於下一個財政年度的首個分派日撥作派息的「可分派淨收益」,都會撥入下一個財政年度的「資本」內。
即是說,如果該基金的投資非常成功,賺了大錢,而該筆錢遠超一年內要支付的派息,那就會成為下一年該基金的「資本」了。因此,即使大家見到一隻派息基金經常用「資本」去派息,也未必完全是壞事。
接下來,我截取了安聯收益及增長基金和安聯另一隻動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基金過去13個月(2022年4月前的13個月)的派息成分資料給大家參考和比較。
大家可以見到,安聯收益及增長基金在過去一年,主要都是以「可分派淨收益」去派息,只有3次有用「資本」去派息,我認為是十分健康的。
相反,安聯的動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過去13個月都是用「資本」去派息,當中更有10個月是100%派息都來自「資本」,我認為,這就有點問題,或者不健康了。
到底我們應該怎樣理解以上的情況呢?下次再續。
【你點睇】港鐵失倫敦伊利沙伯線專營權,你認為「國際化」遇挫的港鐵應否將重心轉移回本地?►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