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27
龍虎麵
香港銅鑼灣有一家台灣牛肉麵館,店不大,每次經過都客滿,一直都沒有機會去試。原因之一,是自己不喜歡排隊等候,原因之二是吃過幾家台灣牛肉麵,都不滿意,不是牛肉紅燒得不像,就是連麵都是涼的。
那天經過,居然有位置,立即進去,二話不說,點的自然是台灣牛肉麵。麵很快就來了,一看,蠻像樣,牛肉湯的顏色,麵的粗細,還有台灣特有的鹹酸菜在裏面。喝口湯,不錯,吃塊肉,也好,而且牛肉跟台灣吃的一樣──不會塞著牙縫。但是,一吃到麵,就差了一點了。
台灣牛肉麵,套句台灣人的用語,一定要Q,就是廣東人說的滑嫩之外要彈牙,而且也是不夠熱。想來是麵先下鍋煮好一大堆,客人點了之後,立即分在碗裏加湯進去。
這就是生意好搶時間的做法,不像我以前在台灣吃的時候,麵是一碗一碗的下,等得不耐煩去催促的話,老闆就會用四川話回贈一句:能等你就等,不能等你就走。
麵是不能先下好的,就像廣東人吃雲吞麵的講究一樣,先吃麵再吃雲吞,免得麵在湯裏泡太久,軟了,失去彈牙的力道了。
這使我想起河南鄭州以前有一種「龍虎麵」,就是趕時間才發明出來的。據說之所以趕時間,是和宋朝時代包公手下的哼哈二將──張龍趙虎有關。
話說張龍和趙虎雖然都喜歡麵食,但偏好不同,張龍愛的是一根根的麵條,趙虎愛的是一張麵皮上包上肉,好像如今的水餃一樣。二人都在衙門裏侍候,伙食自然由衙門供應。由於兩人吃的麵食不同,所以廚房是分開來煮的。
有一天,包公命二人火速去辦案,這時正值午飯時分,廚房來不及分開來煮,於是便把餃子和麵條一齊下鍋,也來不及分開來盛出,就一半一半的分到兩碗。誰知張龍趙虎吃後連聲叫好,自此就愛上這樣的麵食。
廚師就因為兩人的名字,而起了個「龍虎麵」的生龍活虎的名字,一直留傳在鄭州。北方的水餃加麵少見,香港倒是有水餃麵,不過是鮮蝦水餃,是廣式的細麵,一點粗豪的味道也感覺不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