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1
上車問題有望一年內解決
前朝政府的失誤,引發需要房屋資助的人士積聚,社會財富分配不均,深層次矛盾產生,幾乎成為了不可彌補的錯失,但我認為「惡評如潮」的樓市辣招,已經開始產生了結構性的改變,上車問題,將有機會在兩年內,甚至一年內初步得到解決!
「白居二」推出至今約已三個月,成交卻愈來愈少,以成交較多的屯門及天水圍為例,白居二推出第一個月的6月份,我們錄得市場成交約57宗,7月只約33宗,而本月到14日為止更只約7宗,顯然市場氣氛太悲觀,嚇怕了最虛弱的族群——上車人士,地產代理的同業也以唱哀歌去追求政府將樓市辣招撤銷,但哀歌唱得多,只會令市場更靜。反而,市場趨靜我認為是好事,若5000個白表進入免補地價的居屋第二市場後,成交仍呆滯,則市場出現「剩餘效應」,柔性購買力大減(當中包括不少跟風入市的部分白表人士),也即是說,政府的需求控制得到成功!
市場的需求是可以改變的,尤其是柔性購買力(即不急切需要的購買力),以97年旺市及03年沙士為例,旺市時的購買力可以是靜市時的五倍左右,中間那四倍(或八成),就是可以改變的地方,所以政府推出辣招作出需求管理,現在的成交量已控制在03年的低潮時期了,這方面算是成功了。
我不妨再向前評估,假設市場再維持現在的狀態,市場成交稀少,連上車盤包括白居二都淡靜的時候,二手市場放盤量就會慢慢積聚到較多水平。另一方面,如果政府在樓盤繼續增加下繼續推白居二,甚至繼續重推置業資助貸款,就算多了人入市,這些也都是需要資助的人士,令到有資產的人增加,長遠財富會更加均勻。當資助的配額多於想買樓的人的時候,置業問題就自然解決。
好多人誤以為解決上車問題要用新起的居屋,其實新建的供應只能解決長遠的房屋政策問題,要解決現在需要置業的人士,非二手市場不可!亦只有二手市場可以短期內製造到「剩餘效應」,有「剩餘效應」柔性購買力才會「退燒」,真正需要買樓的人士(剛性購買力)才有更多的入市機會。
特首推出白居二,是十分正確的決定!
月前白居二幾乎被說成了是樓價起飛的罪魁禍首,其實最初白居二買家空降市場的時候,不單只有新高價成交,其實新低成交也有,傳媒似乎是偏向於「報起不報跌」!於是,白居二政策被群起而攻,似乎有關政策已被政治化!不喜歡政府的人都會以此為話題去攻擊政府,香港這地方的確太多人去批評、太少人去建設。
買免補地價的居屋第二市場的人,極可能是將來連新發售的居屋也買不起的人士,二手居屋比建築成本大漲的新居屋會平2000元至4000元一呎!此計劃如不繼續,白表人士便損失了一個不可以彌補的選擇,何況,縱使居屋第二市場樓價高了,只是買了居屋的小業主受惠,有何罪惡?這也是一個彌補效應,02年之後居屋第二市場被荒廢,居屋樓價在少人問津下,低得脫離了大市,令有關小業主失去了換樓的合理條件,被困在社會的中下游,居二樓價上升可以令這些小業主得到更好的換樓機會!
當然,政府的政策也有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政府作出「需求控制」雖然是有成效,但是卻未做好二手市場的「供應控制」。在辣招下,二手市場的供應如何得來?顯然就是需要換樓的業主,業主需要改善環境所以就將正居住的單位放盤,但現在的政策包括按揭也不鼓勵業主換樓,令到真正用家改善環境的權利受到阻礙,小市民資產向上游的動力亦受到封殺。政策應避免影響用家,這方面政府應該做出微調,如果小業主能夠換樓,細單位放盤量就可以更多,市場就能更健康發展。我認為這是一個金科玉律,既然很多人認為供求是市場之基本,二手市場的供求也應一齊去調節啊!
【你點睇?】以伊衝突升級,北韓派兵增援俄羅斯,你會否擔心世界發生大規模戰爭?►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