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30
買樓之風險部署
樓價高,買樓有風險?對。
問題是,何以見得不買的風險比買的高?
已發生的事實是,金融海嘯後,需要置業而沒有買樓的人輸得最慘!他們輸了樓價在這段時間的升幅差價,輸了銀紙貶值。如果他們是租客的話,更輸多了不斷增加的租金,可能也輸了信心及感情,輸了機會!可能還有人由夠錢買樓變為不夠錢買樓了!
如此看來,當年叫人唔好買樓住的人可惡,好心做壞事,累死人!他們錯在用「買」或「不買」這錯的觀念去決定風險。既然風險買與不買同樣存在的話,盲目在兩者間抉擇都是賭博!但賭博其實也講究策略及風險評估,而不是粗疏地情緒化入市或看跌樓市呢!
我們本篇就談多一些風險觀念、風險評估及風險部署吧!
風險來於樓價高低嗎?錯。風險其實是來於「不自量力」,量力而為才是掌握風險之道!
我們應憑甚麼、用甚麼去判斷樓價的高低?
見樓價銀碼大便認為是風險大,是感覺問題。
一些人因為自己未買樓而認為現在樓價太高,是感情問題。
不少人唱淡市場,自己卻擁有不少物業,是潛意識和明意識不吻合?還是他自有一套概念?
有些人認為供求決定市場,土地供求失衡是樓價高的原因?增加土地供應其實只可解決炒賣及投資過熱現象,但不可解決令物價上升的銀紙貶值衝擊。
原則上,量化貨幣也是改變市場的貨幣供求,講事供求的學者,為何不計算量化貨幣對樓市的影響?
原則上,增加土地供應也引來了建築工人的短缺因而令建築成本上升,令樓價更難下跌,這條數有無計過?
如果在三年內貨幣印多了五成的話,樓價可在此情形下跌三成嗎?
我認為盲目入市及盲目不入市都等同於賭博,賭博和買樓不同的是,賭博你不落注就是贏,長賭其實必輸!買樓卻相反,因為通脹永遠存在的關係,樓價基本上是必升的,更重要是租樓便一定吃虧了!起碼在金錢上來就可以這樣說!
筆者講以上的觀點不是提倡人們現在入市,只是認為太多人沒有正確觀念去「等」,最後可能會錯失機會後悔莫及。
買樓的風險在「賭過籠」,落注過大就是賭,長賭必輸!當然,買樓的風險是很大的,若不量力而為抵受不了中途必然出現的多次衝擊的話(人生勿遇災劫,筆者有「災難必然論」),輸了投資斷供,便前功盡棄了,或輸得生活疲於奔命,甚至輸到破產!不少人從此輸了自信,甚至失去生命!買樓風險可很大,量力而為太重要!
但我們總不能因為有買樓有風險,而用坐以待斃不去置業,讓量化貨幣及物業貶值蠶食我們的財富及剝削我們的生活。香港人在九七甚至到了今日,其實也活在「八萬五陰影」下,八萬五建的居屋已賣完了,但是香港人對置業及建屋的恐懼仍未消失,令我們多年來也覺得資助人買樓是害了人,衛道之士如此說,政客也求市民所好起少一些公屋居屋,當大多數香港人集體在物業投資上迷失的時候,這世界仍在轉!銀紙繼續貶值,新加坡仍繼續大建房屋,大家也應該反思一下。
既然風險高低只在於量力而為,風險部署才是最重要的,有好的財務部署,就算在樓市最高峰入市也可以贏,相反就算是樓價最低位時風險準備不足,一樣可以不堪一擊,「可買貴,不可買錯!」我在多年前已分享過我的理財策:
「Cash is King!Property is Queen!Stock is Prince!Career is Princess!」其概念其實是根據自己情況分散投資,將財政力量分開四個項目互相補救。
近期我的物業投資是買來自用的,更重要是買一些自己覺得輕鬆的項目,基本上,我投資是預估樓價會在之後跌兩成的,我覺得當我好好地去面對風險的可能,同時也面對了盈利的機會。
我的概念其實也適合普通的讀者,因為任何人也可以將投資的物業買細一點或者買低一個檔次去減低風險。任何人也可以由買一個三房單位改為分兩次去買兩個細單位。分散、減少投資分量有助風險管理,增大靈活性令你掌握和處理機會的空間大增,各位可參考一下。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