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關愛語言
在參與一個青少年精神健康講座時,忽然收到一位已離職多年的老師短訊,內容是她希望在後天回來與小華(化名)慶祝生日。因為小華缺乏家庭照顧,是屬於社會福利署的監護個案,所以他長期住在院舍,每一年都是與同月出生的宿生一同慶祝,從來未曾擁有過自己的生日蛋糕……老師把這事記在心中,即使已離職多年,總會定時回來跟他慶生。這位老師送出的,不只是專屬於小華的生日蛋糕,更是一份無條件的愛。
十多年前,學校曾經與香港教育大學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合作,在群育學校試行一種名為「五種關愛語言」的溝通策略,看看是否能促進師生正面關係的建立。「五種關愛語言」源於《兒童愛之語》 一書,當中介紹了五種愛的語言,例如:身體接觸、肯定言詞、精心時刻、接受禮物和服務行動。根據此理論,每個人都有一個「愛箱」,只要教師在「無條件下」使用了學生的主要愛語來作獎勵時,便能增進關係;相反地,使用了對方的主要愛語來懲處,則會破壞感情。
當年研究時,我透過問卷調查找出全體學生的主要愛語,再與一位教師在指定時間內向三位目標學生進行研究。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三位目標學生中,有一位與師長的關係有明顯改善,其餘兩位則只有輕微改進。同時,學生的違規行為亦比研究前有所減少,證明學生感受到師長的關愛,從而學會尊重別人,減少違規行為的出現。當年的結論是,「五種關愛語言」對提升師生關係有正面作用,值得在群育學校中長期推行。
經過不斷的實踐與優化,十多年前的實驗研究,今天已成為東灣學校的日常。有些教師會為學生親手製作小禮物(接受禮物),學生愛不釋手,珍而重之;有些教師相約學生於課後玩桌上遊戲(精心時刻),師生三五成群,在課室裏玩得樂也融融;有些則安排學生製作月餅送給長者(服務行動),送暖人間……凡此種種,教職員都在努力填滿學生心中的愛箱,讓他們感到愛與關懷,從而建立正面的師生關係。
總結而言,教職員只要用心觀察,花點時間去接觸學生,不難發現他們的主要愛語。同時,只要每天堅持施行有效的溝通策略,良好的師生關係、關愛的校園氛圍統統近在咫尺矣!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