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14
晴報:減煤兩方案 市民捱貴電
為改善空氣、減少用煤發電,港府昨起就更改發電燃料組合展開諮詢,提出兩方案,一是向南方電網買三成電力,二是增加本地天然氣發電。但市民不管選哪個方案,發電成本都會增一倍,未來恐「捱貴電」。
黃錦星認為向內地買電,價錢應較本地發電便宜。(梁偉榮攝)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指向內地買電這種「網對網」方式,好處是價格較合理,如社會認為方案可探討,價錢應較本地發電便宜,這種跨境買電方式在澳門、美加及歐洲等地已實行多時,穩定性有一定參考。
兩方案成本相若 較以往倍增
至於天然氣,黃指價格波動大且難以預測,但亦承認兩個方案都與內地的能源政策關係或相當緊密,價格分別不大。他指兩者的發電成本將較2008至12年增加一倍,電費價格亦必定較現時貴。至於為何內地輸電的成本與本地天然氣發電相若,環境局發言人補充,因內地輸電投資包括興建跨海電纜以及多組後備電機組等設施,令成本增加。
發言人又稱澳門目前九成電力由南網買入,未來會參考澳門價格,即每度約八毫,但南網供電來港需建跨海電網,將增成本。港府會訂立原則,輸入內地電力的電價,不可以高於本地以天然氣發電的價格。
至於南網供港的三成電力分別有多少供應中電及港燈?消息人士指,由於2020年能源組合跨過了2018年新訂的管制計劃協議,到時不知香港有多少電力公司,故內地輸電予香港兩岸的比例未有固定框架。
購買內地電 學者斥「醜唔醜」
中電回應指,政府選擇未來的發電燃料,必須考慮多項不同因素,若長遠能靈活採用多個燃料方案,達至最可靠和最具經濟效益的能源組合。港燈表示,長遠而清晰的燃料組合政策能有助公司訂出發展目標,會與各持份者保持緊密溝通、尋求共識。
城大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總監鍾兆偉不贊成聯網,「對方價錢又不是平,供電可靠性又低,更重要是南網高峰時都不夠電,我們還搶人家的電,醜唔醜?」不過,能源諮詢委員會主席蘇偉文認為內地買電的方案可取,若將來天然氣價勁升,內地買電是出路。
新增電力 沒承諾不加核能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兩個燃料組合方案均沒有直接增加核電比例,是顧及市民對福島核事故的憂慮,但不能控制南方電網是否包含核電。
公民黨議員陳家洛擔心,特區政府暗渡陳倉提升核電比例,要求盡快清楚交代方案中南網的能源來源。綠色力量行政總幹事文志森表示,若不能確保南方電網不提供核電,只提供清潔能源作專電專用,不會支持增加內地供電的方案一。
環境局:難限供應指定能源
不過,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古偉牧說,南網核電約佔6%,加上已知增建的台山及陽江核電廠,總量增至約10%,倘平均計算,即輸港核電增3%,相對香港開宗明義增加核電,這個方案相對可接受。
對於只限南網提供指定能源的要求,環境局發言人表示不可行,因電力上網後難以辨認發電方式,除非拉專線以「點對網」方式輸電,但供電可靠性會較「網對網」遜色。
中港電力大融合
內地兩大央企電網公司,過去一年分別入股本港兩電,倘發電燃料組合選取方案一,則中港電力將進一步融合。
本港兩大電力公司相繼「染紅」,去年11月先是南方電網收購掌控本港三間電廠的青山發電三成股權,中電則持有七成股權;今年初則有中國國家電網斥資百億認購港燈電力18%的股權,成為港燈第二大股東。
身兼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的能源諮詢委員會主席蘇偉文指出,本港電力的高增長期已過,經營環境不及以前好,投資本來是講求營利,他不揣測內地兩大電網染指本港的原因,但不排除涉及公司之間的其他合作。
至於南網為何有興趣賣電給香港?蘇偉文指,南網用電高峰與本港非完全一樣,而水和核能產電不能儲存,在非用電高峰時,南網是有剩餘電力供應本港,雙方互惠互利。
轉載自晴報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