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2014
晴報:當年父抱八九遊行 今為師表六四薪傳
六四至今二十五周年,承傳失落的記憶,要靠新生代。當中有曾在父親手抱中參加八九年百萬人遊行的通識科教師,也有六四時還未出生,現投身社運的年輕學生。一朵朵自由花開遍,哪管他們從未經歷,新一代也能感受自由的香氣。
「但有一個夢,不會死,記着吧!無論雨怎麼打,自由仍是會開花。」現職中學通識科教師的劉恩誠,唱起《自由花》一曲,仍難掩激動。八九六四,他仍是一名嬰孩,但已隨父親參與當年的百萬人大遊行,聲援在北京天安門絕食的學生。
劉恩誠
劉恩誠說,他讀大學時自發參與六四活動,父親才向他道出當年一起遊行的往事,「有薪火相傳的感覺。」他坦言,成長階段甚少接觸中國歷史,直到讀大一參加維園六四燭光晚會及一場研討會,看到眾人細說往事,感到莫名感動,「點解有一班人會對呢件事咁有感情同執着?」
帶學生參觀六四館
升上大二,劉恩誠與同學繼續追尋六四真相,大三時更聯合組織「六四組」,由他當召集人,舉辦跨院校講座、印製小冊子、邀請同學設計T-Shirt。成為教師後,劉恩誠藉六四事件教學生政治參與、現代中國等通識概念,並帶學生參觀六四紀念館等。劉認為無論是年長或年輕一輩的教師,亦帶着「不想下一代忘記」的使命,「相信有一日歷史會揭開。」
學民仔 盼社會終有改變
劉貳龍
面對上一代中部分人選擇淡化記憶,學民思潮發言人劉貳龍實在看不慣,他憶述去年擺街站,一名五十多歲男士問他為何要平反六四,「佢話,六四只係歷史上嘅沙石。你睇現在中國幾好,大家有工開、有飯食,香港都係靠中國。」劉貳龍說:「當年中央派坦克、軍隊屠城,係咪今日經濟發達,就可彌補過錯,可以掩埋呢個歷史?」
今年十八歲的他,中三起加入校內辯論隊,兩年間打比賽約四十場,每場政治辯題至少花一周閱讀數十頁資料。雖然勝仗較敗績多,但卻愈來愈感無力,「無論我打幾多場比賽,換來只係獎項,原來社會係無改變。」渴望走出校園的四面牆,劉貳龍加入學民思潮,現在是組織的發言人。對於平反六四訴求一直未獲回應,劉認為:「堅持落去就會見到希望。相對當年八九民運學生付出嘅代價,我做嘅只係好少。」
事關身份認同 通識科撇不開
八九年六月四日,坦克入城的影像成為大部分港人難以忘懷的記憶。
資深通識科老師方景樂指,六四事件與通識科有撇不開的關係,當年香港近四分一人曾因此上街,是集體回憶。中學文憑試就曾出題,談及六四晚會與國民身份認同。
不少小學都有向學生講述六四,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每年六四當日都向學生講解來龍去脈,「希望學生知道,這是愛國運動,因當時制度出現漏洞,以致社會出現貪污,當時的學生希望中國可改革……」雖然學生年紀小,未必理解,但他仍希望潛移默化,讓學生慢慢了解,成為關心國家的人。
轉載自晴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