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2011
無視公院爆煲 醫學界力阻海外醫生
為阻止醫管局以有限度註冊形式聘用海外醫生,醫學組織與代表,昨日與醫管局會面後續猛烈開火,指免試醫生水平成疑,出現醫療事故難追究等。但有病人組織與學者指言論有危言聳聽,維護業界利益之嫌。
醫管局昨日與醫學會及立法會醫學界議員梁家騮開會約1小時,就聘請海外醫生交換意見。會後醫管局行政總裁梁栢賢向傳媒指,會面氣氛良好。反觀醫學界代表則在之後的記者會上,向醫管局連番質疑。
梁家騮批評醫管局管理不善。他指耳鼻喉專科門診,在不同醫院聯網輪候時間,可由1周至92周不等,說明資源分配不公,「這些數據,梁栢賢會上亦解釋不到。」而免試讓海外醫生在醫管局行醫,更是反對重點。梁家騮直指「不用考執業試是雙重標準」,若有醫療事故,海外醫生離港後便無從追究。
他強調,私營醫療市場有足夠人手,可紓緩公立醫院人手不足問題,「醫管局急症的單位成本800元,專科門診950元,完全可以在私家醫院買到服務。」
醫學會會長蔡堅更指,政府在委任委員支持下,即使覺得申請者水平不足亦難阻止審批,「做12年(醫委會成員),未見過政府輸。」擔心免試聘用海外醫生難保證質素。
不過,在加拿大讀醫,1996年起以有限度註冊,在中大行醫的腫瘤科醫生莫樹錦,接受電視訪問時強調,英美等地受訓的醫科生,水平同樣很高,指香港不少醫生在同一間醫學院受訓,說海外醫生不夠資格,比較難說得通。
私醫未提紓困方法
社協病人權益組織幹事彭鴻昌直斥醫學界連串論據站不住腳,目的為保護私家醫生利益。他指這些有限度註冊醫生,在海外受訓和成功執業,加上經中立的醫學院院長和專科學院主席把關,質素不用懷疑。而同樣成本可在私院買服務,彭鴻昌直指荒謬,「私家醫院現在也是借公共醫療資源來運作,像接受內地孕婦產子,若嬰兒有事要入深切治療,便把病人踢回公院一樣。」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何寶英亦指,聘用海外醫生措施可取,「看不到其他有效紓緩迫爆公立醫院的做法,能改善病人利益」,她強調即使不聘用海外醫生,對私醫市場亦不會影響,「根本是兩條隊,基層無能力看私家,迫住排公院」。
何寶英亦批評私醫市場從無想方法解決公共醫療的惡劣情況,「若主動為綜援家庭、長者或長期病患,提供較廉價的醫療,已可紓緩公院的壓力。」她指事件應令社會思考,如何平衡業界與公眾利益,「並非單維護自己,堅持保護主義。」
引入海外醫生意見對對碰
立法會醫學界議員梁家騮、醫學會會長蔡堅及醫學會會董謝鴻興反對引入海外醫生
反對意見:
1、免考執業試,水平缺保障
2、發生事故,海外醫生離港難追究
3、公院急症及專科門診成本,分別是800元及950元,可在私院購買服務
4、醫委會有政府委任委員,業界難阻引入海外醫生
5、解決醫管局管理不善、資源不公,可改善公院病人輪候時間
贊成理據: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持贊成理據
1、已完成醫科訓練,並在海外執業,具足夠專業水平
2、受同一套法例監管,發生事故可被終止職務或不續約;病人索償,無論是否海外醫生,對象均是醫管局
3、私院亦會把一些複雜治療,推回公院,是借公共醫療資源,維持運作
4、審批海外生由兩間醫學院院長及專科學院主席把關
5、已開始增加醫科生培訓名額、按實際需要分配撥款、縮減工時、加薪等多項措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晴報》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