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5
內地80後心聲:不敢死 不敢窮 不敢遠嫁
父母在,不遠行,遊必有方。
可現實是,父母漸老,兒女卻因為各種原因離家打拼,相隔千里。這是一種怎樣的生活狀態?生於香港長於香港、求學工作都在香港的年輕人無法體會的到。即便是結婚生子,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與父母相隔也不過是元朗和柴灣的距離,住家飯隨時是溫暖的等待。
最近有篇文章《不敢死,不敢遠嫁,特別想賺錢,因為爸媽只有你》戳中了很多內地80後的心聲,也包括我。撰文的是一位留學新西蘭多年的女孩,她人生中唯一一次覺得不該堅持夢想的時刻,就是出國後的第三年。第一次回家小住,在家呆了沒幾天便前往另一個城市探望朋友。清早媽媽送她去車站,穿過馬路上熱鬧的人群,她看見「這個將近五十歲的女人,肩膀聳動,鼻尖通紅,眼淚像斷線的珠子,流滿了整張臉,她看著即將離開自己的女兒,竟傷心地哭成了孩子。」類似的情景,我也在機場離境大廳裏經歷過。
作為漂在外的獨生子女,作為爸媽唯一的孩子,不少人都在反思,這樣做自私嗎?值得嗎?為了更好的享受教育,有人義無反顧留學海外;為了更好的工作環境賺更多錢,有人選擇蝸居在北上廣打拼;為了更寬鬆的言論環境,為了更清新的空氣,甚至為了下一代子女的教育,有人決定從此以後都留在他鄉,定居了。當爸媽假裝不經意的問起什麼時候回家時,孩子們總是敷衍「就快了,就快了」,敷衍了三年,父母也就等了三年。
儘管我不願意承認,但是我的父母,也開始和文章中的父母一樣,每天等著我的電話、微信,哪怕只是簡單的回覆「好啊」、「知道了」、「在外面吃飯呢」、「已經睡了」,對他們來說,已是值得開心的事情,並且努力從這些隻言片語中拼湊出我生活的全貌。有時候我不記得打電話回去,他們會著急,但又不敢打擾我的生活,總是說,「你忙工作吧」、「你照顧寶寶吧」、「你休息吧」...每次想到這裡,就不禁問自己,堅持的夢想到底是什麼?他鄉真的好過故鄉?
這些「內心動搖」的時刻多不勝數,也慢慢意識到爸媽經歷的煎熬。那個留學新西蘭的女孩也寫到,在家的日子「除去那個我媽哭到讓我想放棄夢想的時刻,還有爸每天都變著花樣準備的晚餐,媽失眠了幾年的老毛病突然間不治而愈,愛聚會的爸總是翹了班回家,甚至有一天我和媽走在路上,一向節儉到極致的她竟然肯在路邊乞丐的碗裡放上幾塊錢。她哼著歌,我的心裡卻只聽見酸楚。」
有人說作為獨生子女的一代,「集千萬寵愛於一身,也集千萬孤獨於一身。」其實,獨生子女不孤獨,孤獨的是他們的父母。他們把最好的人生給了孩子,再用剩下的人生用來守候。
現在,能跟父母一起生活,就是我的夢想。
《說說心理話》說說心理急救:遇危急事故應如何面對?點樣正確提供情緒支援?講錯說話容易造成二次傷害!►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