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21
【疫情新常態】Reset!踏入數碼經濟元年,讓一切歸零才是求生之道?
Jimmy Leung
Jimmy Leung
私募基金負責人,擅長結合傳統經濟及互聯網、管理業務分別在倫敦、矽谷,香港。涉及房地產、互聯網及跨境電商等產業,與多國實業家、創業家、天使投資等擁有廣大的人脈。行事低調,口頭禪是最好你搵我唔到。
改朝換代Digital
本欄逢周一更新
根據McKinsey麥肯錫2020年進行的全球企業CEO數碼化調查,疫情前的2019年底,亞太企業數位化的比例只有1/3;到了2020年7月已超過一半,而且完成數碼化的速度,平均加快了10年。
在東南亞,Facebook和Bain and Company原本預估,數碼消費者人數將在2025年突破3億人,後來發現,這個數字2020年就會達標,提早了5年。
(圖片由作者提供)
一場疫情加速了政府、企業與個人的數碼化,讓2021年堪稱真正的數碼經濟元年。新冠疫情驅使我們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去適應一個新常態。
災難或危機常常是脫胎換骨的契機。疫情過後的2021,堪稱是真正的「數碼經濟元年」。不懂科技,死路一條,加速職場中年人的死亡。
2003年爆發的SARS疫情,讓當時成立才4年、苦於無法規模化的阿里巴巴B2B電商業務,因實體商務活動中斷,突然湧進大量會員,成了阿里步上快速擴張之路的東風。
2020年新冠肺炎引爆的全球傳染病危機,也不例外,成了各國推動轉型的東風。
(圖片由作者提供)
新冠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適應這樣的環境,許多全球知名的冠軍企業,那些成就大事業的人物:Facebook的Mark Zuckerberg、Microsoft的Bill Gates、Amazon的Jeff Bezos、日本Panasonic松下集團、Honda本田的本田宗一郎、Sony新力的盛田昭夫、大賀典雄、Kyocera京都陶瓷的稻盛和夫、Yamaha山葉集團的川上源一等的人生軌跡與歷程,幾乎毫無例外,都在20多歲時,不被體制或組織馴服,努力挖掘自己的才能,確立信念、展開行動。
然後,在30歲時,他們確立了公司組織的基礎以及未來公司原型,再加速搭上潮流的列車。
現在香港社會上的人在20歲時也普遍擁有這種素質,但大多數人不幸地會在進公司數年後,染上打工壞習慣,養成察言觀色的習慣,只做被指示的工作,沒有指示就不做,只關心個人升遷和如何快速地完成眼前工作。接著,就一路從30歲、40歲,走到50歲。
(圖片由作者提供)
新冠肺炎引爆的全球危機,這給了許多長期依賴傳統方式經營的行業,一個按下重開機按鈕的機會。
傳統方式經營的行業,就是在亞洲各國成千上萬、甚至上億家庭的生計來源—中小企及店家。疫情衝擊下,完全實體店面、現金交易的他們,是受傷最重的一群人,很多生意可能從此消失。
原本30、40、50歲應該是坐上高位、開花結果的時期,但疫情衝擊下企業不斷在變,以往組織所重視的年資升等,現今轉為以年輕及能力為優先考量,再加上業務IT化、尖端科技化等因素,許多公司開始重用年輕人,他們的職業生涯被迫中止。
也就是說,原本競爭已經很激烈的中高年齡層就任的職位,被年輕人搶走,事實上這已經是事實。
想開展新事業,就不能拘泥於舊知識和經驗,而是需要一種能對守舊的做法提出質疑,果決地開拓新事業的行動力。在這種時代,勝利者終究是年輕人,體內充滿舊時代陋習的人,過去的經驗已不適用了。
(圖片由作者提供)
強調的觀點就是「重新開機」,Reset、Reboot相當於把腦子放空,如此便能讓頭腦變成隨時吸收下一波事物的海綿。換言之,重開機是迎接下一波新事物時,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驟。假如視捨棄累積至今的東西為「可惜了」的話,就無法按下重新開機的按鈕了。
中年人就像中年的公司,要整頓囤積無益脂肪的腰圍,揮慧劍斬斷捨不得的癡愚,將一切重新歸之於零,才是求生之道。香港早該在十年前就該按下Reset鍵。
誰能乘著2020年這場疫情下的數碼化大浪潮,轉型成功,不僅會安然度過風暴,也將在2021年之後的後疫情時代,成為最後贏家。
(圖片由作者提供)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