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4/2019
【智慧零售】Amazon無人商店降臨:不用排隊付款、購物後「拿了就走」?
全球最大網購平台亞馬遜(Amazon)於2016年底推出Amazon Go概念便利商店,提出「拿了就走(Just Walk Out)」的購物體驗概念,揚言消費者買完東西直接走出店即可,不用排隊結帳,「無人商店(Unmanned Store)」浪潮自此興起,中國、台灣、日本、韓國、新加坡、甚至香港,均有試驗性質的無人商店出現。為甚麼各地商家都對無人商店趨之若鶩呢?
綜觀無人商店市場發展,一方面是電子商貿平台希望由線上跨足線下(Online To Offline),進軍實體零售領域;另一方面則是傳統零售商擬藉無人商店技術方案,減省人手開支,並利用感測器記錄顧客的移動路徑和喜好商品,再通過AI人工智能分析,了解消費者的購物習慣,達到精準行銷,提高營運效率,務求與無實體店面的電商一較高下。
根據瑞銀證券於2018年針對亞太區市場進行的消費行為調查,71%亞太區消費者在零售店購物時,一邊揀選產品,一邊用手機搜尋貨品資料和價格;搜集資料後,58%消費者會走到實體商店購物,42%則會在網店消費。由此可見,在消費者心目中仍以實體店較佔優勢。
瑞銀證券又指出,商戶必須明白線上和線下現已合流成同一銷售管道。有時消費者從網上搜尋得來的產品資訊,可能比實體店店員所能提供的還要多。隨著消費習慣的轉變,現在顧客逛商店時所期待的是「低接觸服務」:不希望店員主動上前提供服務,而是有需要時才會向店員求助。為求提升顧客對低接觸服務的滿意度,實體零售業者遂開始試行無人商店方案。
按技術而論,無人商店方案可分成兩大陣營:無線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與視覺辨識。
Panasonic所開發的RFID自動結帳系統,顧客只拿購物袋在結帳台掃一掃,系統即可感應貨品上的RFID標籤,自動點算貨品金額並結帳。(圖片來源:Panasonic官網)
RFID是日本力推的無人商店營運模式。顧客只要把貨品放入購物籃,再拿著購物籃走到自動結帳台,感測器就會讀取貨品上RFID電子標籤的資料,自動完成結帳。早前香港亦曾出現採用RFID技術的期間限定無人店,假如有人不付款直接拿走貨品,即會被感測器發現,隨即亮起警報紅燈,店門亦不會開啟。
當客人站在貨架前選擇貨品時,Amazon Go的AI系統可通過監控鏡頭辨識顧客是拿取、還是放回貨品,從而判斷顧客是否購買了相關貨品。(圖片來源:翻攝自Amazon Go官方宣傳片)
日本經產省現正與5大便利店集團(日本7-Eleven、全家、Lawson、Ministop、Newday)合作,推行「1,000億枚電子標籤計劃」,目標是2025年前5大集團旗下便利店均已裝設RFID自動結帳系統。
包括日本7-Eleven在內的五大便利店集團正積極引入RFID技術方案,務求在2025年前替日本大部分便利店安裝RFID自動結帳系統。(圖片來源:Retailwire.com)
至於Amazon Go所用技術方案,則是視覺辨識。客人要進入Amazon Go無人商店,只需登記Amazon會員帳戶,並在手機安裝Amazon APP,然後拿手機在入口櫃台掃描會員帳號的二維條碼(QR Code),確認身份後即可進入店內。當客人站在貨架前選擇貨品時,AI系統透過監控鏡頭辨識客人是拿起抑或放下貨品。當客人經過結帳台走出商店時,系統便會自動點算他拿起的貨品數量和金額,並自動從Amazon帳戶扣款,讓顧客免去排隊結帳,真的「拿了就走」!
顧客只登記成為Amazon會員並在手機安裝Amazon APP,即可開啟APP內的專屬QR Code,憑此確認身份,進入Amazon Go便利店。(圖片來源:翻攝自Amazon Go官方宣傳片)
兩大無人商店技術陣營,可說是各有優劣。RFID方案的技術門檻也不算高,但問題是營運成本偏高。假如一片RFID標籤的成本是3日元,那麼日本要落實「1,000億枚電子標籤計劃」,單是RFID標籤的支出便高達3,000億日元(約70億港元)。
目前全美國已開設了10家Amazon Go便利店,估計Amazon Go每年營收約為1,500萬美元(約1億1,700萬港元)。(圖片來源:Amazon 官網)
視覺辨識方案被視為最先進的無人商店技術,可是技術門檻和投入研發資本也是最高的,全因背後涉及極複雜的人工智能和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運算。不過,對財雄勢大的Amazon而言,這只是小菜一碟而已。目前Amazon Go在全美國已有10家分店,目標是在2021年前將分店數目增至3,000家!且看屆時會為美國零售業帶來甚麼衝擊。
【你點睇】港鐵失倫敦伊利沙伯線專營權,你認為「國際化」遇挫的港鐵應否將重心轉移回本地?►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