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2025
150年歷史調源醬油糖薑食品廠:匠心出品面臨政府收地挑戰
「古洞蔬菜合作社」簡稱古洞菜站,其兩旁均有小路。走入右路,沿途先後經過錦益茶樓、德利士多和仁華盧,續行片刻即抵悅和醬園(1945年)和鉅利醬園(1936年)。至於左路可以直通廣德隆醬園,數步之遙就是簡稱「調源醬園」的「調源醬油糖薑食品廠」。「調源」二字意指「調味之源」,廠名餘下部分反映醬園出產各式醬油以及糖薑。出於好奇,嘗試在互聯網搜尋「調源醬園」四字,發現香港電台早有資料介紹調源。
香港電台《百業回首》資料記載:「1870 年代,已有若干間著名的糖薑、涼果及酸果製造廠,包括西營盤的彩芳和興隆、油麻地的萬隆和調源醬園等,不少醬園亦兼製涼果。」在150多年前,調源出品已經甚有名氣,相信此乃多年匠心經營之果,故此調源成立時間可能早於1870年代。至於調源醬園早年位於油麻地何處,現時沒有確實資料,不過百年老店泗洋號店東何國標指出,油麻地天后廟內有一牌匾,可見捐款商號包括「調源店」,時為光緒甲午年,即公元1894年,側證調源與油麻地淵源甚深,而且當年財力頗為殷實。至於醬園早期如何發展,現時尚未找到詳細資料,透過訪問現任東主呂禮恒得悉,其父呂佳在1930年代來港,接著來到調源醬園工作,最初打理廚房雜務,其後隨著不斷學習,逐漸掌握各種製醬技巧,並於重光之後正式接掌醬園。
調源經歷不止一次遷址,呂佳之子呂禮恒憶述早年工場在土瓜灣,翻查華僑日報1950年代初編製的《香港年鑑》,位置就在馬頭圍道356號。後來調源遷址荃灣,主廠位於舊街1-3號,副廠則在海壩村。1950年代後期,港府著手發展荃灣為新巿鎮,調源夥同三位業內同儕,即同和、聚隆與廣德隆,在1961年合資購買古洞煙寮農地,劃分各自用地之後,調源約在1963年-1964年期間遷入,後來悅和醬園及鉅利醬園緊隨而至。當區六間醬園之中,就以調源佔地最廣,據悉全盛時期約有1,100至1,200名員工,並有數名廚師負責膳食。
當年調源人手充足,產品種類相當豐富,豉油、麵豉、辣醬、蠔油、蓮蓉、白酒及其他常見醬料,產品供應本港之外,醬園更有出口豉油到澳洲和紐西蘭。此外,調源還有生產糖薑,只是成品甚少本銷,通常外銷西歐國家,包括英國、荷蘭、德國及比利時等等。醬園全年不斷出口糖薑,此一業務成為調源主要收入來源。然而自從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國產糖薑乘著價格優勢拓展巿場,港製成本較高自然難以與之競爭,是故銷售拾級而下,調源終在80年代末停製糖薑。不過由於醬園內部改變不大,今天仍能看到許多製作糖薑的設施工具,例如貯存生薑的貯坑、煮製糖薑的器具以及存放成品的木桶。
古洞調源醬園佔地呈長方形,辦公室、簧房、鹽倉、貯物室及化驗室等等靠近入口,中場則為煮製醬油的鑊頭、烹調伙食的灶頭及煮製糖薑的爐頭,還有一些露天地方擺放一些醬缸,部分室內空間存放許多昔日用作貯存糖薑的木桶。後場全屬曬場範圍,舊式醬缸放滿眼見所及之地,鱗次櫛比。其中一個特色值得留意,就是錐形竹蓋之上均放實心木框,藉此增重以防大風吹走竹蓋。
至於本地銷售渠道方面,除了各區大小雜貨店,其實醬園共有兩間門巿,店名同樣不用「調源」。深水埗店名為泰興公司,坐落北河街;九龍城店就是冠和酒行(1940年代),位於衙前塱道。街坊可於舖內買到多款調源醬油,凡屬醬園自製產品,招紙多數印有象球商標,貨架還有其他糧油雜貨,方便街坊購買入廚所需。不過古洞醬園用地面臨收地,兩家門巿前景未明,尤其冠和酒行處於重建範圍之內 ,情況更是難以樂觀。由於政府不日收地,調源早已收縮生產規模,目前醬園只餘大概十名員工。呂禮恒說若可找到土地搬遷,他們仍然有意繼續經營,不過當下香港覓地甚難,調源未來有待呂氏最終決定。
調源醬油糖薑食品廠
創於:1870年代或之前
經營:醬園
地址:古洞石仔嶺92號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