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2014
陸路入境稅的利弊
前一陣子,有兩個政黨建議政府徵收陸路入境稅,以減少從內地到港的訪客,但遭到政府一口回絕。
徵收陸路入境稅,並非靠單一因素決定,需要顧及多方面的利益。
我不贊成徵收這種稅,但認為它有利有弊,其衍生的正負影響層次頗多,需要仔細的分析討論,不宜一棍打死,也不宜大力推銷。政府若是不接納此建議,仍應想法解決旅遊業承受力不足的問題。
先說其利。陸路入境稅的目的自然是要減少到港的人流,使市民的生活不致受太大的影響,但又不希望趕走有高消費力的豪客。此稅能否達到這些目標,當中頗需專業的經濟學分析,而此種分析做得最好的,莫如友報「經濟3.0」專欄三位年輕經濟教授所下的工夫。他們的詳細觀點我不用在此複述,但他們引用經濟學中人熟悉的「輸出好蘋果」原理,以支持其贊成陸路稅觀點,卻是有趣的神來之筆,值得一談。
政策成敗 非取決於單項因素
話說一個盛產蘋果因而會輸出蘋果的地方,多會把好蘋果輸出,留下較次等的蘋果在本地出售。為甚麼有此現象?因為出口需要運費,花了這筆費用在賣不到多少價錢的劣等蘋果之上,不值得。這正如我們到外地旅行時,也不會專挑一些劣質廉價貨品山長水遠的把它們運回香港。此原理應用在陸路稅之上,含義是遊客到港所要花的費用更高,他們會覺得買劣等廉價貨所得的好處抵銷不到所付的入境稅和交通費,所以除非是打算買貴價貨的,都有可能打退堂鼓。這正正是符合香港所需。
既有此種好處,我又為甚麼不贊成陸路入境稅呢?這倒涉及我對學者是否應太涉入政策建議的一些看法。我喜歡批評別人建議的政策,但自己卻盡量不建議政策。不明白社會科學性質的人可能不認同此種「有破壞無建設」的取向,但其實我相信這是恰當的做法。若我們面對的是一簡單或相對孤立的問題而自己又有觀點根據的話,建議一些深思熟慮過的政策自然沒有問題,但世事往往複雜,某政策的成敗,不一定取決於單項因素。
例如我們若想送人到月球,那麼所做之事必須符合工程力學、天體物理、生理健康、信息遙控等等,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出事,整個計劃便要失敗。各行各業的專家應做的,便是找出在他這一專業範圍內,計劃的細節有無出錯。若有的話,當然要改正,若沒有的話,也不等於計劃會成功,計劃若違反了其他專業範圍的規律,一樣會失敗。學者或專業人士所要扮演的角色正是按自己的知識去對不同的計劃做篩選的工夫,經過他們的批判後,找不出問題的計劃才是決策者所應選擇的。
成本上漲 旅客購物意慾勢減
陸路入境稅其實有很好的經濟學理據,但從更宏觀的角度看,他卻不是沒問題。港人每天有18萬人進入內地,而內地每天只有十萬人左右從陸路進入香港。入境稅一旦推行,內地人會問為甚麼港人跑到內地去而不用交稅,而他們到港卻這麼麻煩。若他們政治力量夠大,內地也向港人徵入境稅,那麼大量的港人也會吃虧。若在最極端的情況下,雙方都無人往來,那麼經常在港的港人會多回18萬,但少了十萬遊客,香港不見得會沒有這麼擠迫。
不過,香港與內地政府顯然都不希望出現兩地缺乏互相往來的情況,所以必會反對任何的陸路入境稅。從做遊客生意的角度看,港人也應注意他們正面臨重大的潛在競爭。香港商品便宜是因它基本上沒關稅,但地價太貴又會推高商品價格,購物天堂的地位並非這麼穩固。近年內地興起網購,大大降低成本與增加商品的選擇性,未來網購業務前景更不可限量。一旦有入境稅,或會加快內地消費者加入網購大軍,此事若發展起來,香港便不用擔心道路擠迫,反而要憂慮旅遊業對GDP 4.7%的貢獻會剩下多少。
內地人潮到港的問題不易解決,我相信在邊境區多建巨型購物中心及如何抓着網購業這個大勢,是更積極的做法。
轉載自晴報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