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4/2016
南韓人為何不快樂?
近年韓流時有襲港,繼年前《來自星星的你》後,《太陽的後裔》似又風靡了華人社會中不少人,少男少女不在話下,大媽也不放過。我看過幾集《太陽》,只記住了宋慧喬,男的是二打六還是天王巨星也無心搞清楚,但以劇情深度而言,此劇卻遠比不上內地數年前的諜戲劇《潛伏》或近月以虛構梁朝歷史作背景的《琅琊榜》。不過,我們卻不能否認,盛行整容的韓國演員個個都漂亮可人,電影及劇集已漸取代日劇,領導亞洲時尚潮流。
我本以為能創出韓流的南韓人民個個朝氣勃勃,人人奮發向上,但我上周撰寫Pew研究中心有關各國人民對經濟現狀及前景的看法時,卻意外發現南韓人十分悲觀,Pew的調查發現,83%的南韓人認為目前經濟情況不妙,只有16%看好,這與內地有90%滿意現在的經濟反差巨大。至於前景,52%的南韓人認為他們下一代的生活會比現在的一代糟糕。
自殺率高企 長期高踞世界第二
南韓與香港曾同為四小龍成員,發展階段與港頗為接近,南韓的情況對港有參考價值。為求更清楚他們出了甚麼事,我再翻了好些資料,果然可確定大比例的南韓人並不快樂。哥倫比亞大學大名鼎鼎的經濟學家薩克斯(Jeffrey Sachs)牽頭調查的「快樂指數」報告中,南韓在全球中排名58,以南韓人均收入高達36,700美元(購買力平價計算),平均壽命長達82歲,且實行民主選舉等等條件看來,排58是偏低的(比排22的新加坡低了很多,但卻比排75更不快樂的香港要高)。更有指引性的是南韓人的自殺率,在2012年當地每十萬人有28.9人自殺,比例長期高踞世界第二。南韓人心中似乎十分愁苦。
此事頗為奇怪,正如上文提到,南韓人的收入水平、健康狀況與政治制度都並不落後,他們的教育水準也高,99%的人讀過小學,25至64歲的人口中,82%都讀完過高中,為何他們對現狀如此不滿,不少人甚至意志消沉,要結束自己生命?
多年前我讀過一篇報道,南韓學生在國際的數學測驗中,往往都是得分極高,名列前茅,而美國學生則分數甚低,頂多是二流水平。但有人調查過這些學生對自己的主觀評價,卻發現南韓學生認為自己數學水平不如理想,美國學生則反而以為自己天下第一。南韓人的快樂也許跟他們自信不足有關。
但自信是要靠經驗磨練出來的才最穩固。南韓家庭對子女的教育是特別的重視,我見識過很多南韓的青少年,他們在學業的各個領域都肯下苦功操練,不但數學、語文如此,連藝術、音樂也一樣,蓋因其家人所給予的壓力甚大也!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在南韓可能比香港更強烈,或許只有內地大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可與其比肩。由此看來,他們從小便有如活在一個壓力煲中,能力稍遜的容易覺得會被淘汰。
為何南韓家長如此信奉《虎媽的戰歌》中所顯示東方家庭對子女的要求?這必與南韓的歷史有關。南韓中年以上的人,可算是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一代,他們憑藉自己的努力,見證了南韓從窮困國家變成四小龍經濟騰飛的整個過程,從他們自己的實踐經驗中,他們一定相信努力乃成功及向上流動的必要因素。
年輕人難上流 經濟增長續放緩
但今天南韓較年輕的族群會有不同的經驗:第一,他們起點不一樣,出生後所處環境遠比其父母輩優裕,這容易把優質生活看作理所當然,不明白艱苦奮鬥的價值何在。第二,南韓近年的經濟增長率已顯著放緩至3%以下,與香港情況接近。在國際上,他們也要面對著不比他們疏懶的新興國家年輕人的強力競爭。在這些條件下,不努力便容易向下流,努力的話,也不一定能在社會階梯上向上升,也許只能原地踏步。第三,家長對子女會恨鐵不成鋼,他們對子女所施加的壓力不會終斷。如此說來,南韓中年以上的嬰兒潮一輩對現狀應該滿意,但他們會怕下一代接不上班,而較不快樂的主要是年輕人,這與一些調查結果脗合,50歲以上的南韓人快樂指數較高。
轉載自: 晴報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