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24
香港將無法避免開徵銷售稅?
香港千億赤字的《財政預算案》終於在5月8日獲立法會通過,政府面對巨額財赤,如何開源節流,自然成為政府未來的主旋律。社會對巨額財赤未有掀起多大漣漪,但有識之士就憂心忡忡,不斷出謀獻計,有人建議出售政府家產,有人提議開徵新稅,但政府最終只提出內部緊縮政策及基建發債計劃等措施,因為政府明白,今年初經濟仍然呆滯,開徵新稅是無可能的事。
陳茂波司長的運氣似乎不錯,今日市況已比發表《預算案》時大有改善。樓市撤辣令到買賣迅速回升,亦可能重新刺激起地產商投地意欲;同時近日股市亦回復生氣,大有牛氣沖天之象。目前市場轉趨暢旺,將會帶動印花稅、地價收入大幅回升。
事實上,香港出現巨額赤字,皆因印花稅及賣地收入大幅下跌。2023-24年度綜合赤字為1016億元,但查實去年地產市道低迷,導致地價收入比預算大幅減少656億元,印花稅亦少收了350億元,基本上這兩筆少收的款項已達1006億元,已差不多等如赤字總和。《預算案》估計本年度仍會有481億元赤字,但筆者可以大膽預測,只要樓市股市持續暢旺,本年度財赤不但可望大幅收窄,甚至轉虧為盈亦未嘗無可能!
香港的收入除了利得稅及薪俸稅外,主要還是依靠樓市、股市及其他投資收入,所以自回歸以來,股市、樓市一旦出現調整,就會出現公共財政危機,原因亦很簡單,香港稅基太過狹窄,太過依重上述的稅收。政府自回歸後,一直為此而煩惱,在2000年成立「稅基廣闊的新稅項事宜諮詢委員會」,當時提出銷售稅及海陸離境稅等建議,2006年更為銷售稅提出公開諮詢,但由於反對聲音太大,最終不了了之。
港府2006年曾就銷售稅諮詢公眾,但反對聲音太大,最後不了了之。(Shutterstock)
不過,對於擴闊稅基,政府一直都念念不忘,2017年成立「稅務政策組」,就是為了研究新稅種。政策組一直沒有公開研究詳情,不過司長近年偶爾會在公開場合「說漏了嘴」,一時說不排除香港會開徵銷售稅,一時又說資產增值稅都是研究範圍。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不太可能開徵資產增值稅,但銷售稅絕對是政府的心頭好,只不過當年沒有足夠的政治能量在立法會通過!
據筆者的估計,政府汲取今次巨額赤字的教訓,未來數年極可能會再次提出開徵新稅,以盡快拆除積壓多年的深層次危機。香港過去出現財赤時,由於有巨額儲備,只要捱過經濟寒冬,憑著樓市及股市帶來的收益,公共財政危機自然會解決。但今時已經不同往日,美國正全力遏止中國經濟發展,香港處於夾縫中,受害亦最深,目前亦不排除會進一步遏制香港經濟,所以香港需要一個更加穩健、更加均衡的收入來源,以免經濟寒冬再來時,香港已無法自救。
即使無美國打壓,香港人口老化問題亦迫在眉睫!根據政府近年的研究,政府未來收入每年平均只能維持約4.5%增長,但人口老化令醫療及福利開支大增,政府開支每年平均增長高達6%至7.5%,香港將會入不敷支,並可能出現結構性赤字。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正在發生的事,若不及早拆除香港的計時炸彈,後果可以不堪設想。
政府當年認真研究過兩項新稅款,第一項是海陸離境稅。近日多了人北上消費,有政黨重提建議,但政府沒有接受,相信是因為稅收不多,以每人25元計,每年只有23億元收入,而且太多人反對,同時更擔心會「得失」鄰近城市,最終得不償失。
另一項就是銷售稅。銷售稅能夠帶巨額收入,根據2003年研究,稅率定於5%,就有300億元稅收,時至今日,私人消費開支已比當年翻了一倍多,粗略估計稅收可能高達600億至700億元,足以解決稅基狹窄的問題。而且,政府可以對高價貨品徵收較高稅率,對民生必需品徵收較低稅率,從而達到財富再分配的目的。
另一方面,政府亦多了應付反對聲音的能力。首先,香港是發達經濟體系中,唯一一個還未有銷售稅的地區,開徵亦可以講得通,同時可以參考日本近年增加銷售稅稅率的經驗,當時日本指明收入用於醫療及退休開支,結果成功減低反對聲音。筆者忽發奇想,香港還有「絕招」,就是將稅收的一至兩成,以電子消費券的模式回饋全港市民,可望爭取基層市民支持。政府用71億元就可以每人派1000元,派2000元亦只要142億元,只約佔稅收兩成。其實,每當庫房水浸時,無論如何都要開倉派糖,如果因銷售稅令政府收入大增,派糖亦都是自然的事。
道理已經講完,大家會否支持銷售稅?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