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8/2024
落實三中全會精神,不是得把口講
今日官員和商界領袖都識得講三中全會,而且琅琅上口。
但三中全會精神是甚麼,卻一時三刻也說不清楚。那麼究竟是明白,還是不明白?
如果明白的話,便不用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不斷講解了——搞宣講會,聽大家表態,然後再講解,希望大家明白多一點。
為甚麼要抓住三中全會精神?
先從內地管治文化講起⋯⋯
中央政府由共產黨領導,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東西南北地方優勢不同,文化傳統歷史各異,如何要求全國9000多萬黨員掌握中央精神,如何演繹到具體措施,都影響中央政策。
於是黨員透過黨支部去學習中央文件,了解中央精神,把中央精神落實到自己負責的領域上,以地方政策推展中央精神,從而發揮全國一盤棋的功能,推動經濟發展。
那麼香港情況如何?
官員不是黨員,既不用學習亦不會學習。叫他們領會中央精神,他們便以為拿著文件,準備考試,有問識答便過關。
有署長級官員說去聽傳達中央精神時,因為是第一批公務員去聽,難免沾沾自喜;而他聽完之後,第二天便負責向副署長等下屬傳達中央精神。究竟他聽懂多少?還要向下傳達?
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給包陪慶、曹其鏞等祖籍寧波的香港企業家回信,對他們予以親切勉勵。究竟習主席回信,有何含意?此時此刻,於香港有何啟示?
鄭雁雄在幾大商會的座談會上,就香港如何把握好貫徹三中全會精神提出四點倡議。(香港中華總商會網站圖片)
為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回信精神,幾大商會舉辦座談會。其實幾大商會講甚麼不重要,只是表表態支持而已。
最重要是聽鄭雁雄講話,因為他的講話代表中央想法。
他就香港如何把握好貫徹三中全會精神,提出四點倡議,強調香港要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持份者、先行者、貢獻者以及創新者。
不如看看寧波企業家做過甚麼吧。
1978年3月,中國船舶工業吃政府糧的時代結束,單位要自己養自己,而且船舶要出口,打進國際市場,為國家換取外匯。
任務幾近不可能。1978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全球造船業迅速衰退,訂單驟減,價格戰慘烈;即使如日中天的日本造船業,開工率也不足四成。
航舶工業的領導惟有硬著頭皮,決定先打開香港市場。當時香港已是國際航運中心之一,航運發達且與內地距離近,而且溝通無障礙,但更重要是很多人愛國。
當時香港航運界風雲人物乃包玉剛包玉星兄弟,旗下環球集團擁有200艘船,佔香港船隊的三分之一,外號世界船王。
在1976年3月,美國《新聞週刊》以封面故事介紹包玉剛,形容他是海洋之王。(網上圖片)
經過1980年3月的一番游說,還有包氏兄弟的愛國熱情,5月就簽訂了一艘2.7萬噸散貨船建造合同,兩個月後追簽第二艘,即後來的長城號和望遠號。
1981年9月14日,長城號建成下水,並於次年1月橫渡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通過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紅海⋯⋯1年試航,全部儀器儀表運作正常,上萬米焊縫無一破裂,船體油漆嶄新如初。
之後,包氏追加一批建造合同,國際航運界和貿易界紛紛來信詢價⋯⋯中國造船業就這樣從香港開始,打開了國際市場。1980到1982年兩年間,中國簽訂了77艘出口船合同,幫助中國造船業完成了生產轉型,並與國際接軌。
這是寧波人包玉剛兄弟的故事。
當時他們肯定不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持份者,卻肯定是先行者、貢獻者和創新者。他們有勇氣、有使命感、有擔當,這就是當年第一批香港人的偉大,寧波企業家是其一。
話說回來,怎樣把中央精神落地香港特區?
鄭主任說:「希望大家把握好融入國家改革開放大局的切入點、著力點,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長,在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進程中貢獻香港力量,實現自身發展。」
「融入國家改革開放大局的切入點、著力點」,就是中央精神;然後「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長」,就是把中央精神落實到自己負責的領域(香港特區)上,以落地可行的地方政策推展中央精神;「在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進程中貢獻香港力量,實現自身發展」,就是在過程中,既發展自己企業,亦協助推動國家經濟發展,從而發揮全國一盤棋的功能。
香港應以落地可行的地方政策推展中央精神,發揮全國一盤棋的功能。(Shutterstock)
為甚麼此時此刻會標榜寧波企業家的傑出貢獻呢?
為了讓全國9000多萬黨員明白甚麼叫做中央精神,中央在宣傳方面便找一個典型例子,好讓其他人容易掌握箇中關鍵。
現在就是要讓香港特區官員和新一代企業家,明白甚麼叫做中央精神,以寧波企業家的故事來鼓勵他們要有勇氣、有使命感、有擔當,為共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而努力。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