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2/2021
智利大選與政壇兩極化趨勢
廣受關注的智利總統大選揭曉,左翼政黨聯盟推舉的35歲候選人博里奇(Gabriel Boric)在第二輪選舉中獲得55.86%的選票,戰勝了右翼政黨聯盟的總統候選人卡斯特(Jose Antonio Kast),他將成為智利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這次大選競爭激烈,上月進行的第一輪投票無候選人得票過半數,於是排名第一、第二的卡斯特和博里奇在上星期日(19日)的第二輪投票中對決。這是智利三十年來民意最分化的一次總統大選,也與很多國家的政壇兩極化趨勢相吻合。
博里奇(Gabriel Boric,左二)將成為智利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fb截圖)
經濟雖增長,社會兩極化
智利在1990年結束17年的軍人政權統治,其後30年間經民主選舉產生的總統在政治立場上都是中間偏左或中間偏右,但這次當選的博里奇卻是帶有強烈社會主義色彩的左翼政客,而他的競爭對手卡斯特則強烈偏右(公開讚揚1973年發動政變上台並長期實施鐵腕統治的軍人總統皮諾切特)。出現這種立場極端的候選人與智利的社會矛盾日趨激化有直接關係。
智利人口約1700萬,國土面積狹長,北部多山並有大片沙漠,人口較少但銅礦資源豐富,佔全球銅開採量的28%。中部屬於地中海氣候,經濟發達且盛產葡萄酒,同時是人口最多的地區,首都聖地亞哥市有600多萬人,佔全國人口約三分之一。南部寒冷多雨,人口稀少。智利奉行自由經濟政策,多年來經濟增長強勁,民眾生活水平高於南美其他國家,曾被譽為「拉美的瑞士」。2004年我去智利採訪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發現聖地亞哥市面繁榮,銀行、商場、酒店、餐廳、地鐵等各類服務設施一應俱全,不僅當地民眾生活方便,而且能吸引大量遊客(可飽覽首都美景的觀光纜車是著名打卡點)。
(iStock)
但是,自由經濟政策在促進發展的同時,也導致了兩極分化,引發一部分人的強烈不滿。政府提供的社會福利跟不上通脹,退休人士的養老金入不敷出,低收入階層生活艱難。近年還有大量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和海地等國的難民湧入智利,給北部地區造成很大壓力,引發當地的反移民情緒。在社會意識層面,民主化之後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高度關注環保議題,對貧富不均和現行的限制墮胎、反同性戀等保守法律深感不滿。
議題各自選,均打「驚嚇牌」
這些矛盾主導了本次總統大選的主要議題,在第二輪投票前,博里奇表示他的政府將向企業和超級富豪加稅,使政府有能力增加社會福利開支,縮小貧富差距,維護社會公義;同時他還保證要加大環保力度,為後代留下良好的生活環境。卡斯特則提出在北部與玻利維亞接壤的邊境線上挖一條寬六米深三米的壕溝,阻止難民湧入(似與特朗普的「邊境牆」殊途同歸)。同時,他還強調要恢復法律與秩序,嚴懲暴力犯罪,維護社會穩定。這是因為很多選民對兩年前的大規模暴力事件心有餘悸。當時聖地亞哥地鐵宣布加價4%導致民眾強烈不滿(讓人想起1966年香港天星小輪加價事件),最多時據報有過百萬人集會抗議,而一些不法分子則藉機搗毀地鐵設施、火燒巴士、砸壞首都的一些店鋪和公共設施。官方出動警力鎮壓,但騷亂仍持續較長時間,導致智利總統皮涅拉(Sebastian Pinera)不得不宣布,取消即將由智利主辦的聯合國氣候大會和APEC峰會(幸好我去採訪那年風平浪靜)。
這兩位總統候選人還都打出「恐嚇牌」,刺激自己的支持者去投票。針對博里奇要增加稅收、擴大政府福利開支的主張,卡斯特抨擊他搞社會主義(去年在美國大選中特朗普也攻擊拜登搞社會主義),聲稱「博里奇將使智利成為另一個委內瑞拉」。博里奇的主攻點聚焦卡斯特的保守社會政策,其中包括進一步限制墮胎、阻止憲法改革委員會修改憲法(現行憲法是軍人執政期間通過的),他的競選口號是「卡斯特上台就意味著皮諾切特政權復活」。
政壇兩極化,逐漸成趨勢
智利與美國不能相比,但智利總統大選的過程讓人感覺與去年美國總統大選有很多相似之處,不僅是總統候選人的政策主張,連他們的拉票手段和刺激性口號也都很接近。偏左的候選人強調社會上的結構性矛盾造成了貧富不均,主張向富人徵稅;偏右的候選人強調穩定社會、恢復秩序、減少政府干預。他們的極端言論能吸引很多選民恰恰是因為選民兩極分化。
中產階層被認為是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但很多中產人士的經濟狀況近年來一直在下滑,令中產階層不再佔社會的大多數。經濟狀況對一個人的政治取向有很大影響,經濟上的兩極分化很容易導致政治上的兩極分化,再加上社交媒體「同溫層效應」的影響,使這樣一種選民分化、政治觀點對立的情況越來越明顯,而且有向不同國蔓延的趨勢。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