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4/2021
台鐵太魯閣號慘劇,揭長久以來的陋習
清明連續假期第一天,台灣就發生重大慘劇。台鐵太魯閣號火車,撞上停在鐵軌的工程車事故,造成50人死亡,200人受傷。這起台灣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鐵路事故,除了讓人悲痛之外,也必須釐清事故原因,給所有人一個交代。然而政府部門的種種政治考量和作為,卻讓人很難有信心。
太魯閣號列火撞到工程車後再衝進隧道。
坐後段車廂乘客倉皇下車逃生。
消防員搜尋困在車廂乘客。
很清楚,這是一起人為事故。承包隧道邊坡工程的負責人,把工程車違規停放在斜坡上,並可能忘記拉煞車掣,掉到鐵軌上。整起事件其實凸顯出一個更深層的政治問題,就是當局不把交通建設、鐵路安全和管理當作專業看待,而讓這個攸關大眾安全的領域,淪為民主制度下一個爭取選票的工具。
火車和工程車撞擊點完全歪曲變形。
這筆帳不能只算在民進黨頭上,而是台灣長久以來的陋習。從國民黨執政時開始,交通部就還兼任執政黨金援地方樁腳的重要部門。以每年不包含重大工具建設的八百多億新台幣預算,全台各地大小交通、電信、觀光等建設工程,都要交通部點頭。雖然表面看來是公平競標,但如何審查、訂出決標規則,以便讓自己人得標,全都蘊藏大學問。所以歷來的交通部長,都是執政黨信得過的幹部出任,從來輪不到交通專家學者。這顯然是台灣近年重大交通事故不斷的其中一個原因。
以台鐵為例,過去三年事故死亡人數達69人,並有365名民眾輕重傷。2018年10月21日,一輛從新北市開往台東的普悠瑪號火車,超速一倍,以時速140公里過彎,因而出軌翻車,導致18人死亡,215人輕重傷。事後民進黨當局大張旗鼓表達要改革,開了多次跨部門會議,洋洋灑灑列出144項改革台鐵組織和人事措施,但時至今日,上級單位行政院一項也沒有核定,交通部只以公告方式宣布這些措施。因為現實問題是:改革的宣傳效果已經達到,事故新聞風頭已經過去,既然繁瑣又吃力不討好的改革台鐵,也不會為綠營帶來選票,當然就默默不了了之。
太魯閣號撞工程車事故之後,輿論其中一個質疑方向,是為甚麼事故現場施工地點沒有設置圍籬,防止施工物品或石塊掉落鐵軌造成意外。細看當局每年編的預算就發現,有宣傳價值、可以受惠地方樁腳的交通建設經費,高達幾千億新台幣,而改善交通安全的只有3億,這一點點的經費分到各地方縣市,不要說設立一個圍籬,可能連印宣傳交通安全的海報都不夠。而釀成慘劇的包商負責人,不意外是民進黨的上一屆黨代表。所以他之前有多次違規紀錄,依舊拿得到標案。
按照台灣的慣例,以往凡發生重大事故,主管的部長都會下台負責。就算等風頭過去就會重出江湖擔任要職,但起碼當下會做做樣子平息民怨。但這兩天卻已經開始出現部分民進黨立委,要交通部長林佳龍留下來完成改革和善後的聲音,似乎是龐大的交通預算不容輕忽,當局還未找到其他可以信賴的掌櫃取代。
【你點睇】港鐵失倫敦伊利沙伯線專營權,你認為「國際化」遇挫的港鐵應否將重心轉移回本地?►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