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03/05/2024

股神也犯錯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恒指昨(2日)重上萬八點關,一眾投資者見風使「巾里」,開始說看不到港股「有下調的理由」。投資者揸對了貨,自然笑逐顏開;滿手蟹貨的也熱切期待到價,可返家鄉;而無貨者就蠢蠢欲動。當市場貪婪情緒充斥,容易令人想起股神,筆者且向大家潑潑冷水。

 

  巴菲特既被封神,自然做對了許多許多投資決定,若問他有沒有犯錯或錯在甚麼,可能更能得到真正的答案。這些答案都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心法」,很值得今時投資者參考。

 

  這「心法」源自巴菲特至今流傳最廣的演講內容,那是1998年10月,巴菲特到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商學院的演講。當年有學生問他在投資上,最大的錯誤是甚麼。巴菲特說,他最大的錯誤不是做錯了甚麼,而是他應該做的,卻沒有做!

 

錯在要做但無做

 

  巴菲特續說,他很後悔在了解了一盤生意之後,本就應該行動,卻因這樣那樣的理由,猶豫不決,沒果斷行動,最後甚麼都沒做。他說有些事物不明白就算了,但有些事物是他能理解的,本可賺幾十億,以至幾百億元(美元.下同)的,卻往往眼白白就讓機會溜走了!

 

  巴菲特舉例說:「本來買微軟(MSFT)應可賺幾十億,但我一直不懂微軟,徒歎奈何。不過,我卻懂醫藥股,原本同樣可賺幾十億,這就是應賺,卻沒有賺得到!」他指出,在克林頓提出醫療改革之後,所有醫藥股都跌價了,如果當時趁低吸納便會大賺,但巴菲特看得懂醫藥股,卻沒有投資。

 

  又例如在80年代,巴菲特原本可透過買房利美(FNMA)而大賺一筆,他看得懂,但也無買,而「無買」的代價便是少賺幾億至幾十億元;巴菲特又曾買入美國航空(AAL)優先股,他認為錢多,就容易令人犯錯。

 

不要憑感覺投資

 

  「查理(芒格)叫我去酒吧,但我偏不聽,留在辦公室裏。看到兜裏有錢,就做傻事,而且每次都一樣。」巴菲特名副其實是「有錢身痕」,買美國航空,他差點全軍覆沒,令他很後悔。因此,日後他每逢有衝動買航空股,便會告誡自己別衝動,讓自己冷靜下來。

 

  巴菲特說,投資者主觀覺得「合適」,但生意不好的公司,並不是理想的投資對象。他又舉例說,當年他根本不想買投資銀行「所羅門」(Salomon Brothers)的生意,但「覺得」所羅門的股票便宜,也因「喜歡證券」而買了。

 

  當巴菲特21歲,只有1萬元資產的時候,他撥了2000元買辛克萊(Sinclair)加油站,結果輸清光!他自言,那筆投資的機會成本至1998年都有60億元,是他當年20%資金的教訓。他忠告投資者,別只「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更要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並認為未來有很多事物值得期待,投資要向前看,不要糾結於過去的包袱。

 

投資最少有3問

 

  巴菲特強調,投資是對自己負責的行為,所以一定要有理由,如果說不出理由,就別買,而且只投資於自己看得懂的生意。因此,在巴菲特「買股就是買一盤生意」的理念下,投資者買股時須自問:

 

  一、道聽塗說,有人說某隻股票會升,你就跟住買?

 

  二、某隻股票成交有異動,你就買?

 

  三、股價走勢圖出現入貨訊號,你就買?

 

  當年巴菲特以幾十年的實踐,在他師父格雷厄姆的投資理論上,增加了一個概念,就是投資者可透過長期努力,建立起自己的「獨特能力」。從而對某些公司、某些行業,會比其他人有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並能對公司(股票)未來長期的表現,作出更準確的判斷,這才叫做「懂」。

 

  逾四分一個世紀過去,不少投資者都知道巴菲特以上做法,但又有幾人做到?大市已連升了好幾天,希望巴老的心法至少可保你免蝕,有益荷包。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風水蔣知識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