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2 00:00:00
社會空轉(II) (魏華星)
香港社會創投基金
香港社會創投基金
香港社會創投基金 (Social Ventures Hong Kong) 成立於 2007 年, 透過對城市的重新構想,致力推動社會創新改變,創立和培育創新及可持續的商業項目,解決香港逼切的社會和環境問題。10 年以來,SVhk 培育、投資和支持了超過 40 個社會創新項目,包括鑽的 (無障礙的士服務)、要有光 (社會地產)、Green Monday (全球綠色運動)、RunOurCity (全城街馬)等。
在社會空轉的現象裏,各種社會資源如資本和土地,都變成上下層之間最明顯的差異。世界上2%最有錢的人控制著50%的環球財富,上層人士擁有更多投資工具、專業知識繼續享受既得的利益。
空間在香港尤其珍貴,但成了炒賣的天堂,資本主導的社會再沒有人「笨得」會經營實業來創造財富,稍有能力的人情願「買間舖或樓」作投資,既可保值、又有租金收入。當工業家被叫做「廠佬」、做生意被叫「揼石仔」時,就是不少家族的二代三代,也選擇做資本投資人。
假如找一位西醫來幫香港看病,他可能會說痛症太多,要醫的話只能小修小補,先花些錢來扶扶貧、加點藥來建多幾棟房屋;另一邊廂,就盡可能加點政策控制資本家就好了。但假如找個中醫師,他可能會說陰陽嚴重失調,上層與下層間的淤血嚴重把經絡閉塞,要一步一步地把每一個關節疏通。
要扭轉「貧窮」問題的厄運,社會創新又能否帶來「固本培元」的方案?
環球經濟都出現社會空轉的現象,而不同的地方開始討論或實行一些新型經濟的系統,例如Impact Economy(創效經濟)或Shared Economy(分享經濟),目的就是希望由商業開始,探索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資本主義模式。畢竟,大家都看到社會空轉到了一個極點,將帶來社會極大的動盪。
Impact Investing(創效投資)、 Social Investing(社會投資)、Venture Philanthropy(創投慈善)、Social Entrepreneurship(社會創業)、 Social Business(社會營商)等等不同在社企頻譜的形式,都是為了探索一個我們社會的出路、一個有可能帶我們走出目前建基於貪念的資本主義形式的方法。
我懷疑不久將來將會有更多更多比「社會企業」更好聽的專業用語誕生,但重要的不是名詞的定義,而是實際行動的內涵。我們永遠都要記住,一顆為社會的心就是這過程中最好的指南針。最後會否成功,社會能重新「入波」順轉,現在還言之過早,但我只知道當下我們這一代要肩負責任繼續跑下去。(完)
魏華星
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