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2014-05-07 00:00:00

新創建教社企自營 照顧孤獨長者

  捐錢、做義工,差不多已成大企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定動作,但有企業想到,扶助社企持續發展,讓它們長遠服務社會,更加實際。

 

新創建出動義工團隊,與女青的長者義工一同合作粉飾中心及籌備開幕。(被訪者提供)

 

  本港不少社企因缺乏經驗而難以經營,新創建集團去年出資300萬元,資助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女青)成立長者服務中心,並傳授營商知識,助它們學懂自負盈虧,往後可不靠政府或團體的有限資助,亦能達至長遠運作。

 

  智經研究中心的「社企發展新思維」報告指出,本港社企數目由2008年103間增至2012年150間,升幅近46%,但多數是靠政府援助並以「扶貧」角度經營,降低創新動力且無助發展。

 

一次性捐款穩根基

 

新創建推「創建耆樂」義工計劃,定期到北區探訪長者。(被訪者提供)

 

  新創建企業傳訊總經理鄧祥兒表示,企業有財力和人力,大可跳出單純「做義工」的範疇去幫助更多社企拓展:「與女青合辦青健坊(Y Care),是希望為北區長者提供完善的身心支援。中心就如基地,做長者看顧及復康治療;延伸開去則可舉辦探訪活動,是具持續性的運作模式,令社區收到實際效益。」

 

  鄧祥兒坦言,期望從這次「企業x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非政府機構)」長達3年的合作,摸索出當中的優缺點,成為「Role Model」(榜樣),去鼓勵更多企業與社企合作。「相比長期資助,這不是無止境。但我們知道營商首3年要靠龐大資金作後盾,以NGO一己之力根本無法達成。」

 

新創建與女青首次合作,二人坦言雙方各取所需,合作無間。

 

  女青總幹事楊建霞稱,雙方合作發揮了各自的強項:「新創建出錢之餘,也號召其義工團隊參與活動,並傳授經營技巧;女青則掌握地區狀況、了解區內長者需求,讓雙方更易共同規劃前期發展策略。」減省企業重新認識地區的時間,也可沿用NGO現有的專業社工及物理治療師團隊,中心新落成,便可隨即投入服務,惠及受眾。

 

僅靠政府 服務有限

 

  北區涵蓋上水、粉嶺、沙頭角及打鼓嶺4大鄉事區域,65歲或以上長者人口達3萬人,新創建是次主打北區長者服務,是期望服務到「被忽略的社群」。鄧祥兒指出:「偏遠鄉村超過110個,長者下了車還要走15至20分鐘才回到家。他們為免麻煩,會減少出入社區,即使健康出問題或有家居意外也未必即時得到關注及支援。」以往的社企活動多數是義工上門探訪,如今因有企業撥款支持發展,令長者有固定「據點」做復康治療及聚會,讓他們能更緊貼社群,不被疏離。

 

  女青早於20多年前已在華明邨設「長者地區中心」,惟因資金有限而無法提供暫托服務或復康治療。楊建霞謂,單靠政府資助,不夠滿足區內長者需求,長者輪候服務時間要一年半載,想入住院舍更要等3至5年。「長者問題延遲處理,影響可以更大。例如中風後得不到即時的復康治療,往後的醫療問題將會更難解決。」

 

擬推老友記Playgroup

 

  楊建霞續指,青健坊比一般日間托老中心更重視長者心靈健康,望能幫助他們繼續活躍於社群。「市區的護老、托老中心多以身體治療為主,而我們加設模擬起居室、健身房、懷舊社區地圖及聚會閣等,令長者覺得入中心不是因為老或無法自行活動,反而是個與老友記聚首一堂的地方,亦有社工及治療師跟進其身心健康。」她透露,未來更有意推行長者Playgroup,由義工帶同長者外出郊遊或做手工等。

 

  鄧祥兒坦言,期望是次合作能做到「居家安老」及「社群安老」的目標,讓他們可延後入住老人院,即使獨居或靠家傭照料,遇有問題亦可到中心尋求協助。「小朋友有托兒服務,長者也有同樣需要。若做得好,望可成為其他企業做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業社會責任)的借鏡。」

 

(記者:黃嘉敏)

摘錄自香港經濟日報

 

【你點睇】港鐵失倫敦伊利沙伯線專營權,你認為「國際化」遇挫的港鐵應否將重心轉移回本地?► 立即投票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