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06 00:00:00
L'Oréal昇華社會責任 平衡利與義
消費者愈來愈關注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惟一次性捐款、義工服務已沒新意。
L'Oréal傳播、可持續發展與公共事務執行副總裁Sara Ravella指出,企業社會責任計劃需要靈活地執行。(黃建輝攝及資料圖片)
化粧品集團L'Oréal(歐萊雅)去年底宣布可持續發展計劃「Sharing Beauty With All」,其傳播、可持續發展與公共事務執行副總裁Sara Ravella指出,這不是單純的CSR計劃:「雖沒改變商業策略,但改變了做法。」
「過去,公司有不同的計劃、活動回饋社會,幫助弱勢社群,如『Beauty for a Better Life』計劃,提供各種與美容、美髮相關的培訓。」另曾定下減排節能的目標。去年訂立的「Sharing Beauty With All」計劃,有助統籌同類型的CSR活動,關鍵是更能配合業務發展。
兩年諮詢 繪製藍圖
為了解怎樣的企業行為最具「企業社會責任」效益,以及員工、公眾和非牟利組織對L'Oréal的看法,該公司花了約兩年時間,與來自內地、北歐、美國、南非、印度、巴西、北非等多個市場的持份者,以及逾250個非政府組織,討論L'Oréal面對的持續發展挑戰,以及他們對品牌的看法。過程中發現,過去有些活動、工作,做了卻很少人知,影響不大,「也從他們口中得知,有甚麼公司是可以、應該做的。」
「Sharing Beauty With All」計劃及為2020年訂定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就是由內、外不同的意見、想法繪製而成。計劃主要朝4個方向推進,包括可持續地研發、生產、生活及發展。每個範疇的進度,將由可持續發展專家小組作獨立評估,檢討計劃的執行情況,並提出意見。
研發軟件 兌現承諾
在整個計劃中,較令人注意的是該公司定下具挑戰性的環保目標。以2005年錄得的數據為基準,承諾至2020年:
1. 在擴展業務的同時,減少60%碳足跡;
2. 不再棄置廢料到堆填區;
3. 以2011年數據為基準,在產品運輸過程中減少20%碳排放。
要達成以上目標,可能要改變內部工作流程,以及作出更大的投資。
用來運貨的紙箱,也是由社企生產。(被訪者提供)
另一方面,品牌承諾對所有產品的環境及社會效益進行評估,於2020年讓消費者有更多資訊作出可持續的消費選擇。Sara解釋,承諾並非指公開所有原材料來源或供應商名字,「這是不可能的。」但可公開某產品的原材料是透過公平貿易買回來的,某個產品的包裝是由環保紙品製成,又或相關工廠聘用了多少弱勢社群。「總知,每種原材料來源及供應商也有紀錄,方便追蹤。」
但她坦言,這個追蹤計劃仍在起步階段,單是電腦系統,已要花時間去設計。「我們在全球有幾十間工廠,採購及出產的數量龐大,要跟蹤來源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市場上未有一套合用的軟件,要自己研發。
因地制宜 回饋社會
如此大的承諾,影響實際經營與發展,Sara指最大的挑戰是讓所有同事也用心參與。「不能單純由上而下推動,要做到由下而上主動參與,才可令整個過程更順利,依時完成目標。」
更重要的是,每個地區、國家的消費者及政府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側重點不同,需要當地員工在執行時因地制宜:
巴西:較重視產品是否具可持續發展元素,又或是否來自公平貿易;
北歐:可持續發展消費概念較成熟,注重產品成分;
中國:較關心產品在生產或運送過程中,如何減低碳排放;
印度:注意企業有沒有運用一定比例的營收在CSR事項上。
L'Oréal推動員工積極參與的其中一個方法,是讓各地區將具成果的活動,在會議上展示,一來可互相交流,二來可激發其他地方的團隊下次做得更好,可站在台上做演示。
(記者:梁巧恩)
摘錄自香港經濟日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