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1 18:00:00
【社創‧社區4.0 – Set!】 實地考察中西區衞生環境 民政事務專員黃何詠詩:小事看民生
同學左閃右避的走上斜路,險些碰到地上的垃圾和鳥糞,越熱鬧的地方,衞生問題越嚴重。「要解決很困難,未必有答案,但我們都希望能呈現問題讓大家看。」中西區民政事務專員黃何詠詩(黃太)帶著「社創‧社區4.0」參賽學生到中環實地考察,希望同學觀察區內的衞生環境後,能著手幫忙想辦法:「有時我們處理一個地區問題,真的要很熟悉那區。」
政府街坊合作 處理衞生問題
「中西區多垃圾,與人多地少有關。」黃太指出,中西區是全港最先發展的區域,區內既有民居,又是工商業蓬勃的地方,住客、打工仔、遊客也多,加上大多建築物皆依山而建,斜路較多,處理問題相對困難。「街道比較髒,我們就頻密點,一、兩小時清潔一次,有時仍是不足。」
同學走到威靈頓街一帶排檔附近,發泡膠箱擠滿在路邊,密密麻麻。「眼前這些箱子,純粹是丟出來的、不要的東西,還是自然的社區生態呢?」黃太坦言,從政府角度當然希望盡量整頓公共地方,但是政府也要體諒不同持份者的需要:「有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垃圾的東西,其實是攤檔做生意時暫時將箱子放出來,我們不會立即清走,跟檔主協調後,希望用完的能回收再用。」她認為,政府必須與街坊有足夠的協調,按需要彈性處理:「社區就是這樣,有不同持份者,不可能事事說不准。」
同學走過嘉咸街,了解街道情況。
中西區民政事務專員黃何詠詩強調必須體諒不同持份者的需要,例如協商讓工友暫時在街上擺放竹枝。
從小事看民生 衞生黑點靈活做回收
「本來這位置有回收箱,我們撤走了。」黃太跟同學走到嘉咸街的衞生黑點,那兒人流多,市民和遊客開始當回收箱是垃圾箱,將垃圾堆在回收筒上,沒法好好善用。她解釋,回收是好事,實行上卻是另一回事:「地區需要有靈活性,在人煙密集的地方,放回收箱也未必實際,這些我們覺得是地方智慧。」
她補充,垃圾問題也不全然是人流的問題。回收箱是掩門的設計,本來念頭是用家不需用手碰到,也可以將東西投到箱中,但是開口太小,放東西進去時會卡住。「回收是想環保,但是這設計又做得好嗎?我們也發現到問題,正在設計新的垃圾箱。」
中西區民政事務專員黃何詠詩認為現有回收箱設計仍需改善。
另一黑點是後巷,不但有垃圾袋,還有很多辦公室丟棄的紙箱。「我們會多做回收,上環亦有回收站集中處理。」她說,最大困難在於工友大多是長者,斜坡多又推著手推車,特別辛苦:「公公婆婆要過三條馬路才到回收點,很遠。」
中西區一後巷,環境不算惡劣,但仍見有人棄置紙皮箱和煙頭。
兆基創意書院參賽學生宣惠提出:「中西區很大的特色是斜路,不方便亦不容易走,這是特點,亦是個問題。」同校的阿景也留意到斜路帶來的安全問題:「斜路上有很多人推手推車上落,不少更是長者。然而斜路盡頭就是馬路,有很多大貨車行走,這些位置較危險,可以在斜路和馬路之間做一些設施,提升安全性。」
黃太表示,政府正構思臨時的解決方法,以中環街市作收集點,接近廢棄物來源,在那兒用車集齊運到中環,以流動的方式處理,長者就不需推到上環,她強調:「其實民生就是這麼一小項一小項的事情,卻可以影響很多人。」
撰文:堯悅書
《說說心理話》說說心理急救:遇危急事故應如何面對?點樣正確提供情緒支援?講錯說話容易造成二次傷害!►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