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1/2015
蕭伯納論大學教育
蕭伯納是英國著名作家,一九二五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其著名作品包括《賣花女》、《聖女貞德》等。蕭伯納雖作家,卻主張在作品反映社會問題。一九三三年,前往中國訪問,其中路經香江,停留五日四夜。蕭氏雖外表嚴肅,卻於香港盡顯其幽默、諧趣一面。
二月十三日,蕭伯納前往港大與各系師生聚會。一般而言,貴賓到訪,必循正門而入,而全體賓客亦望向正門,預備歡迎蕭伯納。正當全場肅穆、屏息靜氣之際,蕭伯納忽然由橫門進入,致令全場師生措手不及,在各位回神過來之後,蕭伯納已經開始逐一與來賓握手致意。蕭伯納雖年事已高,時已達七十七歲,仍然精神極佳,談笑風生時,手舞足蹈;評論時政時,語調幽默。由於蕭伯納魅力過人,原決定不會公開演講,在師生再三邀請下,發表了簡短的談話。
三十年代的香港,讀書風氣受清末民初影響,專注背誦,忽略靈活變通。而當時蕭伯納亦看出時弊,明言:「大學是百科全書,如間有忘記,只可向之檢查而已。教授所授,合於己者,記之;否則,忘之可也。」對於當時的學習風格,無疑是一記當頭棒喝。另外,蕭伯納亦指出純為考試的溫習,亦非適當的學習之道,其云:「教授所授,將其熟習,考試時將之書出,斯種求學,吾認為純非辦法。」直言這種學習只是短暫記憶,對於追求學問,毫無幫助。最後,蕭伯納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憶吾幼時求學,對校中所授課本,純不習慣,吾以為所習之課程,擇其合於己者,堅求到底;若其為錯誤者,亦任其錯到底。二十年後,則可知汝之錯誤是成功矣!」這種有別於中小學教育的學習方法,對於主張研究的大學教育,蕭伯納的看法,在今日而言,亦多有可供參考之處。
二月十四日,蕭伯納前往中環皇后碼頭,轉赴上海,繼續中國之行。蕭氏在中國,又面見了魯迅、蔡元培、梅蘭芳及宋慶玲等名人,又是另一段軼事了。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