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短缺謀全局,教育轉型配引才
15/11/2024
勞福局公布全新人力推算報告,2028年不同產業和職業組別,普遍將因老齡化更缺人。要謀劃全局,不僅專上學府和再培訓機構要順應經濟及科技變化調整課程,政府亦要支持延遲退休,且適度引入和善用各式外援。
推算料更準確 技工老化堪憂
勞福局局長孫玉菡昨指出,以本地生產總值5年間平均升3.2%為基準,人力需求的增幅,將遠超供應增長,由2023年實際欠5萬人,增至2028年的18萬人。即使按較近市場共識的2.7%經濟增長率推算,期末缺欠仍會升至15萬人。
由於報告額外涵蓋了大型業界諮詢和大數據分析,2026年有中期更新排除誤差,相信比過去約10年始推算一次更貼近實況,有利前瞻規劃。
在涵蓋全城8成勞動力的八大中心及九關鍵產業,建造業2028年仍是最重災區,起碼缺4.5萬人,創科中心及航空樞紐則各欠約2萬人。
面對科技發展衍生全新工種,如人工智能(AI)風險專家,孫玉菡認為,高校可參考報告書所反映的經濟走向,斟酌新課程,但他強調,大家毋須神化AI,現有打工仔可能只要接受幾句鐘培訓,學會基本應用,已能在行業找到新定位。
據前線業界研判,AI或自動化約可減省一至兩成人手,有助稍紓人力緊絀。與此同時,僱員更要主動持續進修,才能善用科技提升個人生產力,尤其是瑞士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新發表的報告顯示,香港數碼競爭力全球排名縱回升至第7,但在「數碼/技術技能」分項跌至第17,「僱員訓練」亦僅列23。
老齡海嘯快將淹至,香港「熟練技術人員」年齡中位數已達50,隨著他們陸續退下火線,2028年全城將逾三分一短缺來自這個職業組別,不再像去年以「服務從業員」最匱乏。施政報告上月重新定位僱員再培訓局,即將不再設學歷上限,料有助吸引更多中年人因應市場需求轉換跑道,尋求發展空間。
助轉型擴外援 力爭人盡其才
除了研究改革勞工保險制度,鼓勵僱主延聘年長維修技工、機器操作員等,改善65歲以上勞動力參與率暴跌至不足兩成的挑戰,特區當局還要善用津貼計劃,引導中青代再培訓來投身最缺人工種,並且支持應用科學、職業專才院校靈活設計出貼時課程,吸引年輕人入行。
雖然香港近年出現惱人的移民潮,勞福局頗為自豪,各式招攬人才計劃去年令35至44歲人口升了約兩萬,數目為20年來最多,亦促使全港年齡中位數僅微升0.3歲,至48.3歲。孫玉菡表示,施政報告已指出會開設新渠道,引入年輕而短缺的指定技工,未來3年約有1萬個名額,以35歲為上限。
特首上月預告,有意再次更新「人才清單」,理論上有助告知海內外專才,只要成功申辦簽證,即極有可能在港找到高薪厚職。當局必須與業界緊密溝通,以保人才清單與人力推算報告相應,沒有重大遺漏。法律界議員林新強昨質疑,特區提出要鞏固提升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偏偏欠缺海事法人才,反問是否要向商家講「你過5年先嚟?」
前年推出的高才通計劃,是當局填補「經理、主管及專業人員」短缺的重要法門,但計劃主要以頂尖院校畢業決定審批資格,始終難免有當事人或有才華,來港後卻無法善用專長覓得心儀職位,甚至最終長期失業。如何人盡其才,當局務須透徹思考,盡快推措施跟進落實。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